肝血管瘤介入治疗——肝动脉栓塞术
时间:2025-03-21
来源:吉林省一汽总医院
肝血管瘤是临床常见肝脏良性肿瘤之一,多无明显症状,但体积较大的肝血管瘤可能诱发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多种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腹水、胆道出血,甚至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吉林省一汽总医院肝胆外科应用肝动脉栓塞术,采取血管介入栓塞的方式,为肝血管瘤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
近日,我院肝胆外科接诊了一位中年女性患者,该患者因食欲不振伴间断腹胀腹痛,发现肝血管瘤2天来肝胆外科就诊。入院后行腹部及盆腔磁共振检查显示:肝右叶可见一大小约6.0×4.1×5.5cm占位。肝胆外科专家治疗团队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结合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肝血管瘤。患者肝血管瘤最大直径大于5厘米,符合手术指征,本着手术微创化原则,肝胆外科专家治疗团队在局部麻醉下对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术,手术顺利,术中无明显出血。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进食后无不适,复查腹部CT血管瘤碘油沉积良好,血供中断。4天后顺利出院。

肝胆外科杨聚鹏医疗团队正在为患者进行介入手术
治疗前后影像对比图
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原理
肝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其原理是通过股动脉穿刺,将纤细的导管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精准送达供应肝血管瘤的动脉。随后,注入栓塞材料,阻断血管瘤的血液供应。失去充足血供的血管瘤,就像断了水源的“池塘”,逐渐萎缩变小,从而解除对肝脏及周围组织的压迫和潜在威胁。
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适应证
1、3个月内发现血管瘤明显增大或血管瘤最大径>5 cm。
2、血管瘤压迫周边组织产生临床症状,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
3、血管瘤瘤体破裂出血等。
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械不断改进优化,特别是微导管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以肝动脉栓塞术为代表的介入栓塞方法已成为治疗各种肝脏良、恶性疾病的可靠方法之一。
肝胆外科简介
吉林省一汽总医院肝胆外科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荣获长春市“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重点专科。科室秉承加速康复外科(ERAS)和多学科协作诊疗(MDT)理念,坚持手术“精准”化、“微创”化的发展方向。目前科室诊疗范围逐年扩大,诊疗项目包括腹腔镜及开腹的肝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部肿瘤切除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选择性断流及分流术,以及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急慢性胰腺炎、肝囊肿、胆总管囊肿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尤其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超细胆道镜“四镜联合”在胆胰管系统疾病的微创诊断及治疗方面逐渐打造出自己的品牌项目。科室年均开展手术千余台,绝大多数为三、四级较高难度手术。